一、怎么写网宣文章?
写网宣文章方法如下:
第一,简要描述事件经过(或引用某段言论、结论、论据);
第二,对事件发生进行理性分析、正能量分析(或对某段言论、结论、论据进行分析);
第三,提出政府目前已采取的措施,提醒政府如何作为,或者政府应当如何作为,同样要求网友客观、不带情绪、不要极端地看问题。
二、美国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有些什么政策?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猫鼠游戏”该怎么玩下去?
有人形象地将金融监管比喻为“猫鼠游戏”,毫无疑问,监管部门是猫,而金融机构是鼠。而目前的形势是,猫还是原来的猫,但老鼠强大 了,原有的监管体系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表现得虚弱不堪。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转型迫在眉睫。监管应由当前以机构及业务审批、核准、备案等事前监管 为主导的思路,逐步演变为强调法律后果和责任的事后监管为主导。
传统金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高不可及的,无论是阴谋论者眼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是那些动辄掌管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复杂的模型, 晦涩的产品说明,无一不彰显了金融的神秘和高贵。与此对应,金融的监管也被神秘色彩所笼罩。尤其是在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金融准入依然门槛重重,金融产 品的创设、创新也被少数实权监管部门(三会一行)所掌握,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高大上”角色愈发凸显。
互联网则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浓厚的草根色彩,从网络社区、论坛,到B2B、B2C交易,再到自媒体,交互式社交平台等,都是在传统经济模式之外所产生的一种平民化的新经济形态。
近年来,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民间资金对于更高收益和更多样化金融产品的追求,互联网金融开始蓬勃发展。而金融也放下了高贵的身段,开始恋上互联网这个“灰姑娘”。结合的产物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逐渐进入“后监管时代”,监管转型迫在眉睫。 一、金融的互联网基因
与实物电子商务相比,金融具有更多的互联网基因。金融是一种资金融通活动,金融活动的标的是资金或者由资金权利所衍生的权益,金融交易具有很强的虚 拟属性。互联网的出现,使得金融的全过程交易皆可通过网络完成。与实物交易的线下配送相比,金融交易能够更加完全地融入互联网之中。所以说,金融天生具有 互联网基因。甚至可以说,在“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被大肆宣扬之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金融的必备工具,而金融系统无疑也是“互联网”化最为彻底的行业之一。从金融机构之间的汇兑结算网络,到证券交易的虚拟股票和网络下单,再到POS终端机的使用。无论是否承认,金融本身已经互联网化。二、监管新课题—猫鼠游戏已变化
1、“乖孩子”模式下的监管体系虚弱不堪
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募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在我国都有专项的法律或法规规定,而且在央行妈妈和三会爸爸们的呵护下,依照监管规则和业务审批备案制度,幸福的享受着乖孩子待遇。
在这种乖孩子参与金融游戏的背景下,监管难度比较低,导致机构审批、业务审批这样的高成本监管方式也居然能发挥效用。 但互联网金融的一些新型业态加入后,由于其规模小、机构数量众多、创新方法多样,原有的监管体系事实上很难适应。 此时,监管部门恐怕才会发现,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无法突破监管,而是突破的动力不足,加之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高管任职审批备案以及窗口指导等隐性监管措 施,传统金融机构客也不愿突破监管。但对于众多依赖互联网发展的民间金融机构而言,上述措施并无实际的约束力。加之原有金融立法散乱、随意、部门化的特 点,导致互联网金融的部分创新业务游走于法律监管之外,原有的监管体系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已显虚弱。2、猫还是原来的猫,但老鼠强大了
有人形象地将金融监管比喻为“猫鼠游戏”,毫无疑问,监管部门是猫,而金融机构是鼠。以前,鼠是猫养的,鼠也懒得逃避猫的监管。而互联网应用于民间 金融产品后,由于其隐蔽性和分散性,监管机构会发现,大量的民间金融机构开始涌现。躲避监管的成本很低,而实施监管的成本则很高。所以,鼠多了,本领也更 加高强,而猫还是原来那几只老猫。猫鼠游戏的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必然要求改变游戏规则。规则不改变,就会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也会使得法律和监管规则失去其严肃性。三、金融法律及监管规则变迁趋势
1、变迁的需求
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必然带来制度变迁的需求。法律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对于调整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降低交易成本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对于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的需求。
原有以部门立法为主导的金融立法和分类监管体系,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从业者,随时可能触碰法律的红线。从而鼓励合规意识差的业者快速发展,而合规意识强的业者裹足不前,造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会伤害投资者利益。
2、变迁的趋势
监管应由当前以机构及业务审批、核准、备案等事前监管为主导的思路,逐步演变为强调法律后果和责任的事后监管为主导。
正如前面所分析,当前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无法有效监管互联网金融。如果一定要采用审批、核准、备案等监管制度,社会成本也会较高。对于高成本的 法律,理性主体的选择有如下两种可能:(1)弃之不用(即:放弃这一领域的投资),(2)因“法不责众”而忽视法律的责任。这都是立法者和监管者应当考虑 的问题,也事关法律和监管规则的严肃性。
金融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应适当收缩阵线,弱化机构及业务审批、核准、备案等监管措施,完善法律责任等事后追究措施,这是立法者和监管机构当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理性思路。有所不为,方可有大作为。
三、今年互联网监管或治理方面国家有什么重要政策?
准备论文写这个啊,正在拗,感觉系统化回答梳理这些政策还是蛮不容易。力图找到近年来互联网治理政策的内在逻辑...找不到...
四、有大神看过有具体讲述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书籍吗?求推荐!
不太深还谈监管的?那基本没有,本来监管就一定是最晦涩的东西,更何况这种新的跨领域行业。
国内的可以看:
《金融革命:财富管理的互联网竞争》(吴成丕)【摘要 书评 试读】美国的直接参考这个ppt即可:
http://www.chapman.com/media/publication/146_Chapman_Regulation_of_Peer-to-Peer_Lending_0414.pdf五、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应该网哪方面去深造?
1、自己的兴趣点实在金融业务还是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是您需要考虑的?
2、金融的产品经理对金融的场景、业务流、资金流、风控、渠道、数据都要有很深的理解,才能做好产品;
3、金融产品还分用户端和业务端,用户、运营、风控、资金、贷后都不一样的场景,需要的产品经理能力都不同;
总结一下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而且刚入行,新事物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锻炼是最重要的,产品经理本身的产品架构、功能、设计、交互、项目管理推进又是一套逻辑,任何行业产品都会用到这套逻辑,祝愿你能找到合适的方向,大展宏图。
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行业风向标与监管新动态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融科技领域的编辑,我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这个平台不仅是行业从业者的“必修课”,也逐渐成为普通投资者了解互联网金融动态的重要窗口。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官网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如何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官网的“前世今生”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简称“互金协会”)成立于2016年,正值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P2P平台、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与乱象。互金协会的成立,正是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
官网作为协会的“门面”,从一开始就承载了多重使命:
- 发布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提供行业数据与研究报告
- 搭建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可以说,官网不仅是信息的集散地,更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
官网的“宝藏功能”
如果你以为互金协会官网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那就大错特错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官网已经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工具箱”。
比如,官网的数据统计板块,提供了包括P2P平台运营数据、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等在内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对从业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能帮助普通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
再比如,官网的政策解读板块,经常会邀请行业专家对最新政策进行深入分析。这对于那些想要了解政策背后逻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此外,官网还设有投诉举报功能,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维权渠道。这一功能的推出,也体现了协会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视。
官网的“未来展望”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互金协会官网也在不断升级。最近,我注意到官网新增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题板块。这无疑是一个信号,表明协会正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未来,我相信官网将继续发挥其“桥梁”作用,连接监管机构、从业者和投资者,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你也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不妨多关注一下互金协会官网。这里不仅有最新的行业动态,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或许,下一个行业风口就藏在这些信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