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31
2024
0

互联网金融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目前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是国家政策的趋向严厉,是很多新型的互金产品产生崩盘式后果。任何金融业务都会产生流动性风险,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在摸索中前进的互联网金融更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系统性风险,流动性是最大的风险,

二、银行的负债管理面临哪些金融风险?

银行的负债管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本风险等。

三、互联网金融业务面临四大风险有哪些?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

1.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依托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具有松散、匿名、自由等特点,互联网的安全漏洞往往给互联网金融带来难以估量的安全风险。开放的网络通讯系统,神出鬼没难以预期的电脑黑客,不健全的网络监管制度和种种不成熟的身份识别技术和秘钥技术等一些列因素共同给互联网金融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使得大量的私人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被泄露出来,用于非法用途,给社会秩序带来混乱,给个人隐私带来风险。此外,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晚、基础薄弱,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大量借鉴了国外技术经验,同时也大量直接引进了国外的互联网金融软件系统。这样一来,就等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安全的命脉握于外人之手,缺乏互联网金融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就缺乏互联网金融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安全必然不堪一击。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都具有显著的虚拟性。虚拟化的金融系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中的一切业务活动,如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使交易、支付的双方互见面,只是通过网络发生联系,这使金融机构对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是大多数个人、企业客户对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取观望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网络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不仅来自服务方式的虚拟性,还有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而导致的违约可能性。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存在的一种风险类型,银行的流动性来自于银行存款和贷款,一旦银行的存款不足以支付贷款所需,就产生了流动性的不足,这种流动性不足根源于银行偿还能力的有限和取款数量的难以预期。银行流动性直接关乎银行的经营能力和信用,流动性不足将导致银行货币流通的缓慢甚至停滞,严重时有可能导致银行的倒闭。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网络金融立法相对落后和模糊而导致的交易风险。互联网是一个全球信息交互的平台,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国界的金融平台,然而由于各个国家、地区经济制度和法律规定的差异,互联网交易双方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规则很难达到完全一致,这就加剧了一些互联网金融的违规违法几率,从而诱发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刚刚起步,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此,在采用bis后,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签订经济合同就会面临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有的纠纷之中,使交易者面临关于交易行为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严重威胁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阻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纵深发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诸多风险,我们要做好完全的风险防范措施。

四、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哪些?

(1)金融市场风险。

由于金融市场因素的不利变动而导致的金融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其中,利率风险尤其重要。

  (2)信用风险。

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一般地,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债务人信用评级降低,致使债务的市场价格下降而造成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

一种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的市场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的损失。另一种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出的需求,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甚至导致机构破产。资金收支的不匹配包括数量上的不匹配和时间上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是一种综合性风险,它是其他风险在金融机构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

  (4)运营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潜在损失。

  (5)法律风险。

交易对手不具备法律或监管部门授予的交易权利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法律风险还包括合规性风险和监管风险。

五、互联网金融风险含义?

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并造成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风险比传统金融风险具有更多的复杂性。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法律政策风险、业务管理风险、网络技术风险、货币政策风险。

六、企业面临的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由于财务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很难实现最初的财务的收益,有的甚至可能威胁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生产。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在筹措资金、投资、日常的交易、利润的分配中都可能产生风险。例如,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都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投资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又如汇率的波动,也可能导致企业外汇收入的贬值,造成企业收入的不确定性。

  当前在一些企业当中财务风险一直没有得到管理层的重视。企业片面的追求赢利性强的产品,忽视市场需求。在销售的时候还一味地追求扩大市场,造成购货方拖欠货款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资产负债表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些都可能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控制好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那么企业如何在事先预测到这些潜在的风险?

  以下的几个财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资金管理者建立长期的预警系统。

  1、资产获利能力

  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获利能力由以下两个指标来衡量。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第一个公式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第二个公式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2、偿债能力

  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3、经济效率

  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4、企业发展潜力

  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有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5、财务弹性

  是指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6、盈利能力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7、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七、互联网基金销售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1 容易被骂,毕竟他们销售策略的问题

2 把去年牛逼的业绩的基金和提成高的新基金疯狂的推送给消费者

3 消费者一买就发现自己买在短期最高,然后一路下跌

4 选择基金是门技术活,推荐一本基金入门书,解决选择基金的难题,看完不一定能赚钱,但是可以回避一些巨坑。

5

基金投资入门以及实战技巧

八、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安全风险、技术选择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支付和结算风险等。

九、互联网金融有哪些风险?

互联网金融具有提高金融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等优势,在满足更广泛群体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普惠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金融属于金融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现行法律、政策、监管体系不足以完全覆盖互联网风险漏洞,行业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可能对宏观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冲击。近年来互联网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备受关注,以P2P网贷行业为例,截至2016年1月底,P2P累计平台数量达到3917家,其中问题平台达到1351家,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改革迫在眉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列入本年度重点工作部分。对互联网时代金融风险的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推动监管体系的完善,将有助于系统防范金融风险,有助于为决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广为关注的,风险大多来自金融机构对借贷人的信用信息掌握不足。而对存款人而言,由于有国家和政府信用做背书,基本不需要担心资金安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数据、信息、技术的掌握使其可以用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了解用户信息,风险大大降低,而对用户来说,互联网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效果并非如此明显,反而由于技术的复杂化、模式的多元化、主体的分散化,用户了解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及其运作模式、资金流向、信用状况等信息可能反而增加了难度,风险可能相应增加。

  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政策法律风险、监管风险、交易风险、技术风险、认知风险等类型除了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或客户本身产生直接影响,其风险也可能传导至传统金融行业及实体经济。

  政策法律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两类。政策风险主要来自国家有关互联网金融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风险。法律风险之一是刑事行政法律风险,指因触犯非法集资类犯罪或行政违法、非法经营类行政违法或犯罪及非法证券类行政违法或犯罪的刑事法律风险。二是民事法律风险,指因交易结构本身所造成的各类民事法律风险,导致集团性诉讼案件爆发。

  监管风险:主要来自分业监管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的不匹配。跨行业、跨部门、业务交叉性强等特征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可能既包括银行业务,也包括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形成了几类金融业务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深度融合的模式。而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模式,不免存在着九龙治水和监管真空现象,互联网金融的混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监管风险,风险准备金、坏账率、信息披露、风险评级和出资人权益保护等内容都未纳入监管范围,可能导致监管风险加速交叉、聚集。

  交易风险交易风险包括交易系统风险和交易特性风险。交易系统风险是指诸如网络仿冒、病毒威胁、系统中断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事件导致机构无法提供安全产品或服务,这种风险存在于每一个互联网金融产品或服务中。互联网金融交易特性风险产生于经济主体的决策,主要由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用风险,当然还包括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其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网络征信系统建设不足,信息不透明和信用信息缺乏导致信任危机和风险聚集。

  技术风险: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着技术风险,包括所信赖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安全和技术容量、黑客攻击、密码泄露、账户资金被盗等。交易者身份和真实性难以确认,存在着较高的消费者信息泄露及受欺诈、诱骗等风险。与银行封闭运行的业务系统相比,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敏感信息和个人财产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也加速支付、清算等风险的扩散,使得风险在非传统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出现转移。

  认知风险 互联网金融创新之处在于创造了新的业务技术、交易渠道和方式,主要功能仍是资金融通、价格发现、支付清算等方面,而金融行业的两大核心词汇就是资金和风险,但由于互联网拓展了金融交易可能性边界,大量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人群被纳入金融服务范围,这部分人群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欠缺,个体和集体非理性更容易出现,提高了风险发生概率。、

十、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的问题,及2017年的互联网金融展望?

概念大于实质

骗子多于实干

99%的机构在光着屁股游泳

2017年是退潮之年

援引另一个问题下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274238/answer/137377732

给绝大多数搞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同业泼一记冷水:如果你是阿里、京东这类能够控制交易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才有资格谈核心竞争力;其他不能实际控制交易的平台(例如一大堆“找X网”),就免谈这个问题了。

做金融永远不要忘记:金融的核心关切是信用,强调对基础资产的控制力和风险变现能力。

供应链金融是对一系列供应链专项资产的风险经营工具的总称。从供应链的三流上看,供应链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是扎根于线下实际的物流和现金流的,因为这两者一个是价值的具体载体,一个是最终的还款来源;至于信息流,它只是依附于物流和现金流、彰显二者存在的证据形式。

所以,无论信息流走线上还是线下,都不能构成对金融业务的实质性增信。线上供应链,仅仅是提高了信息流的传输效率,对金融而言,其意义只是锦上添花。(由此进一步说,阿里以及京东的非自营部分都不是风险完整闭环的。)

如果不具备对物流、金流的实际控制,仅仅掌握一点锦上添花的东西,何来核心竞争力可言呢?出了事情,可能买家卖家都远在千里之外,还可能都只是个轻资产的贸易公司,那空有交易信息有啥用?如果买卖双方串通虚假交易,以目前的数据技术能识别么?实质性的风控还是在线下。任何想轻资产、轻模式运营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没有可能的;即便有谁以轻资产模式开了个好头,想要长久走下去,也一定会越做越重。理清这个逻辑,就会明白为什么各种“找X网”概念炒得火热,但传统金融机构却都不买账了(曾经尝试过的银行到现在基本都退出了),最终大家还是觉得走托盘贸易模式更靠谱些——能抓住货和钱。

供应链金融,对底层资产控制力的要求高,对产品技术的要求高,对风控能力的要求高,线下运营成本也相当高——总之进入门槛超级高。银行受机制体制等因素的的限制,是不太具备操作能力的。而高门槛又意味着这个领域基本上不是草根金融能够轻易参与的。而目前的态势呢,是最近几年大群大群不懂金融的热血创业者往里涌,资本热钱往里涌,又赶上 P2P 的热潮,迅速抬高了整个行业的杠杆规模。

那么,未来银行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机遇在哪里呢?我们先从时间线上做个回顾:

-- 供应链金融(包括线上、线下)大约是从2013年前后进入高速增长期,草根资本纷纷杀入,沉睡的巨头们渐渐开始觉醒,商业银行纷纷开始探索新的业务合作模式

-- 2015年,银行的首轮尝试宣告失败,供应链 / 中小微领域坏账大面积爆发,开始大幅收紧间接信贷业务,对担保、保理、租赁的合作业务均剧烈收缩甚至停办;但同时行业依旧因大量的新人、新资本进入而维持高增速,导致大量的存量和增量业务转入高成本的 P2P 渠道

-- 今年,国家收紧网贷政策,整体上 P2P 行业进入一年出清关门倒计时……

由此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会看到草根供应链金融公司开始系统性的崩溃,线上轻资产模式将急剧降温;行业一地鸡毛的同时,由于对资产和业绩的渴求,大资本的参与度会大幅提升,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将成为主要路径,对底层资产的并购、重组将成为主旋律,大量供应链核心企业将开启业务模式的转型;而对于银行而言,在前期风险陆续出清后,银企合作模式亦必须找到新的路径与新潮流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