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文化需求有关的名言?
1、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里德 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
——约翰·赫尔达 3、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
——马大·安诺德 4、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爱默生 5、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
——阿诺德 6、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
——森谷正规 7、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毛泽东 8、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
二、文化需求四个维度?
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三、精神文化需求包括哪些项目?
人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指维持基本生理需求之外产生的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休闲娱乐,以及追求人生意义与价值实现的精神层面、情感上的欲求,是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精神面貌、审美情趣的反映,更是人作为高级社会性存在的根本标志。
人们的文化需求内容涵盖很广,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观光等。精神文化对于“现实的”“完整的人”而言极为重要、不可或缺。
四、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变化?
一
是品质化。人民群众更加追求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文化需要呈现出质的提升超越量的扩大的态势。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为盼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追求生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提高,艺术鉴赏、审美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更期待有思想内涵、内在品质的精品力作,超越单纯的感官刺激、视听享受,追求满足型品质生活。
二
是个性化。新发展阶段人们将更加突出追求自身的成长与提升,追求活出自己。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和不同文化类型的接受度认可度,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也更乐于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实现价值。可以预见,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个性化将越来越突出。
三
是多元化。随着思想观念更解放、科学技术更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性进一步显现。人们期待着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出现,期待精神文化产品的品种更丰富、文学艺术作品的形态更多样。
四
是网络化。互联网、智能手机、游戏设备、社交媒体构成了数字化世界,使网上文化需求增加迅速,网上文化需求满足的比重越来越高。网络游戏、网络文化创作、网络文化互动,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人民群众通过网络追求更丰富、更便捷、更互动的文化活动。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也随着文化创新阵地在向数字世界转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接收信息的途径也从单一转向多样。
五
是国际化。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旅游等途径更容易接触外面的世界,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国际化。人们越来越愿意走出国门去感受异域文化氛围、感悟异域文艺经典,对国外文化艺术作品的需求不断加大。
面对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趋势,必须更加重视高质量推进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优化文化服务供给,切实提升现代生活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虽然说钱不是万能的,但现在你且去看看是不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生活处处都要钱,比如说你想要出去玩对吧。
出门在外的衣食住行这些的是不是需要钱?孩子的奶粉尿布等一些其他物品是不是也需要钱?家里的日常开销也是要靠钱来支撑的对吧?
所以个人理解就是人们对物质这方面的需求则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自己能够随随便便拿得出来。还不是说到处东拼西凑还得看别人脸色完了还不一定能借的到。
六、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是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服务,是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人民大众的需求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宗旨。
七、智能家居哪些人群需求更强烈?
感觉是老年人。
1、智能问诊;
2、远程监控;
3、健康监测;
4、报警系统。
八、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需求层次?
价值观念对员工的影响是最深远的部分,从思想上、行动上都十分明显。正因为如此,在企业文化的五大要素中价值观念是核心。这种影响可分为不自觉和自觉两种情况:
不自觉影响。企业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社会功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对社会而言,只要企业的存在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贡献力量,使全社会都切实感到需要这个企业,这个企业的社会功能确实对社会前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
九、文化如何满足我们个体的精神需求
文化只有贯彻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才能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
十、如何理解用户对设计的文化需求?
设计文化是站在技术层面并结合市场需求、项目定位而由设计公司设计的一种符号、元素,它带有设计公司或设计师的某种特质,包括他们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经验积累、不同的文化理解、设
计背景、设计理念等等,有较强的主管倾向性。这种主管的设计文化又恰好是社区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设计文化又分为很多种,例如:设计中的视觉文化、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设计中的现代设计文化、设计中的生活文化、设计中的工业文化、设计中的平面文化、设计中的室内文化、设计中的 建筑文化等等。总之设计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设计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发展而逐渐的形成的一种概念。艺术与文化的发展是统一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而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现代通过文化来批评艺术和通过艺术来批评文化成为艺术与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以往的艺术哲学与文化哲学往往是单独成书,让人难以看出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一:艺术设计的过程需要重新组合客体,甚至有可能从各个方面借助组合的客体……设计似乎是通过文化来借用的,也就是通过文化加工的形式来借取.
二:文化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时代的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不分”和“因势就成”。
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质朴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辩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意象思维。中国的意象思维着重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中去把握真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显示出了活泼不滞、长于悟性的特点。思维方式转化到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2.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传统符号既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也有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以及传统宗教纹饰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 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种完美。在当代,这些符号仍有着积极的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
一般的运用手法有:
第一,抽象简约。
这种手法是对传统形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韵,使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
第二,符号拼贴。其特点是将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构件加以抽象、裂解或变形,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
第三,移植与嫁接。即对儒、道、禅历史文化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
现代设计不仅要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运用,还应该结合现有的技术与工艺对传统装饰艺术进行延伸与拓展。
3.体现富有文化内涵的陈设艺术陈设艺术从古至今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式、质感、文化特征无不在空间与人之间传递着某种氛围、某种情感。陈设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重要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久远, 由于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经济、习俗、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千姿百态的陈设艺术,这是
我国室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传统的居室陈设以实用性陈设为基础,对室内装饰的最终效果往往起到一种灵魂的作用。中国传统的陈设风格已成为东方的一大特点,它蕴含两种品质: 一是庄严典雅的气度,二是潇洒飘逸的气韵,象征着深奥超脱的性灵意境。继承传统文化的陈设艺术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归属。我们不能忘却传统,更不能刻意模仿传统,要继往,更要开来。室内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烘托室内气氛、创造环境意境,创造二次空间、丰富空间层次,美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强化室内环境风格、反映民族特色等。
陈设艺术通过再现、点睛、提炼等表现手法 在本质上传递着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可延续的传统。如在室内陈设一些原始情调的饰物,增加自然的意境;可通过红色的干辣椒或金黄的玉米串,抑或一束干麦穗、白色的芦花,还有手工蜡染的花布等等,巧妙点缀,匠心独运,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或者在墙上挂上或画上一些图片,画前再配上一些与之协调的盆栽植物,虚实结合,会使人感到清新、舒畅、视野开阔,有走进自然的感觉。格调高雅、造型优美,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陈设品使人怡情悦目,陶冶情操,这时陈设品已超越其本身的美学界限而赋予室内空间以精神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对自然采取顺应、亲和的态度,对自然景物非常喜爱。这种淳朴亲切的自然情怀反映在室内空间的处理和陈设设计上,将自然要素尽量组织到内部空间中。在室内营建日益精巧、和谐、完整的景观体系,体现人与自然的相融关系。利用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形成开敞的和半开敞的空间,将室外景观“借”入室内绿色植物和盆景,作为室内陈设部分,使室内增添更多的自然景观元素。中国传统室内陈设设计也力求表达特定的情感意境,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可以为现代室内设计所借鉴。
作为一名设计师应立足于现实,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并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